《原神》4.2版隐藏任务追寻攻略
《原神》4.2隐藏任务难到疯?摸不着头脑的看过来!
你自信满满地对着攻略清完了4.2版本所有标出的宝箱、神瞳、仙灵,打开地图—— 100%探索!
任务栏却依然倔强地躺着几个问号?
任务描述模棱两可,线索提示几乎为零?
大佬攻略复杂,实操根本找不到关键点?
在《原神》开放世界的宏大叙事里,除了明线任务和副本挑战,还埋藏着许多"被遗忘的故事"。那些没有明确指引,需要你细心察觉、大胆尝试的隐藏任务,被玩家们戏称为 "米哈游式谜语"——它们往往藏在你未曾留意的角落,却有可能解锁一段意外的剧情,获得独特的奖励。
别担心!今天带你一次性揭开4.2版本最令人头疼的三个隐藏任务,从触发地点到关键谜题,手把手带你通关!
任务一:沉玉谷深处的"千年之约"——你在不在茶室前晒太阳?
触发位置关键点: 抵达沉玉谷东北部锚点,目标地点需要满足特定天气情况——必须在 "晴朗的傍晚"(游戏内时间约17-19点),系统会自动触发名为"茶烟轻扬"的世界任务。
任务流程避坑点: 1. 别急着对话: 天气和时段满足条件后,务必在茶室门口木桥上稍作停留,无需提前与任何人交谈,系统才会弹出任务标题。 2. 三个关键道具位置: 古制茶盏碎片(一): 在茶室后方的瀑布下钓鱼点旁,需要击败两只丘丘暴徒(等级较低)。 古制茶盏碎片(二): 在茶室东边山坡废弃矿洞内,挖掘发光点即可获得(位置隐蔽,建议切雷元素角色用元素视野)。 青岩矿芯: 沉玉谷南侧矿区最上层,需完成"搬开三个沉重矿石"小谜题,用大剑角色破开岩石即可。 3. 最终复原提示: 使用道具时,按照"碎纹朝向中央——缺损填补朝外"的口诀调整角度,即可成功修复茶盏(许多玩家卡在此处)。
任务奖励: 100原石 + "沉玉幽香"摆件(尘歌壶装饰) + 特殊食谱"青岩云雾"。
任务二:旧日遗珍"秘法碎片"——你在图书馆书架底下翻过没?
触发位置关键点: 枫丹科学院遗址东侧,必须完成前置任务《水仙十字》系列,解锁"荒性能量转化器" 后,在图书馆角落(二层第三排书架底部)调查闪光点即可触发"古籍寻踪"。
任务流程避坑点: 1. 四大残片位置解析: 残片一(水纹):在科学院顶部喷泉中心底部(建议带琳妮特潜水)。 残片二(火印):在机关实验室门口松动的砖块下(被树根遮挡明显)。 残片三(风符):在遗迹东侧两个风史莱姆位置之间的石柱顶端。 残片四(岩钥):击败三波自律机关(50秒内清完,队伍建议配聚怪角色)后出现。 2. 组合提示:"水覆其上——火燃其隙——风蚀其形——岩固其基"。按顺序放入对应元素的残片(水→火→风→岩),机关才会启动成功(放错位置会触发机关锁死10分钟,极其影响体验)。 3. 最终BOSS难点: "腐朽构装体·镇守"伤害极高,会释放范围性的腐朽之水。建议配队中携带护盾角色(钟离、莱依拉等)确保后台角色血量不低于70%,防止被秒杀。
任务奖励: 120原石 + 珍贵法器"遗珍回响"图纸(四星锻造武器)+ 特殊成就"贤者的遗产"。
任务三:幽夜净土"无声悲鸣"——你注意到过那只紫色蝴蝶吗?
触发位置关键点: 完成世界任务《幽夜默示录》,在"夜魂街"地区击败所有精英怪后。在场景西北角(靠近枫丹边界瀑布)出现一个浮动的紫色蝴蝶特效,接近它即可触发"无主之念" 任务。错过位置可对照下图:
任务流程避坑点:
1. 收集"迷途星光"(4/4):
光点一: 任务触发位置东侧树根下方,需火元素攻击枯枝解除封印。
光点二: 夜魂街酒馆二层外侧木梁上,建议带万叶或温迪角色。
光点三: 街道尽头断裂石桥对岸,使用远程弓箭角色射击获得。
光点四: BOSS战后残骸顶部(需先击败最终守卫)。
2. 最终仪式提醒: 归还"迷途星光"的位置是中心区域破损祭坛。四个点位固定方向对应:北水南火东风西岩(务必按顺序放置,乱序则光点消失)。
3. 终极之战策略:
"幽夜巡卫·统领"攻击节奏固定:远程攻击-冲刺劈砍-范围斩击三连循环。
在BOSS释放冲锋劈砍后(有明显后摇动作),是进攻最佳时机。
队伍建议带冰系(如甘雨)持续控制节奏,减少被连击风险。
任务奖励: 150原石 + 限定武器"幽夜诗琴"(活动期间专属乐器外观)+ 芙宁娜角色突破材料匣。
为什么这些任务设计得"丧心病狂"? 隐藏任务是开发组对玩家群体的一场考验——它拒绝快餐式通关体验,倒逼你学会慢下来,真正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挖掘细节,感受解谜的成就感。
有位专注开放世界探索的主播曾在挑战隐藏任务后感慨:"最珍贵的奖励往往不在成就列表上,而是那一刻豁然开朗的心流体验。" 在生活节奏加速的年代,隐藏任务反而为玩家制造了短暂的喘息空间,重新体会纯粹发现的愉悦。
当你最终站在枫丹瀑布下,看着亲手修复的茶盏散发出柔和光芒;当遗珍回响在你手中凝聚为实体武器;当幽夜净土的悲鸣归于平静,你是否会在某一刻恍然察觉:
探索从未设限,最珍贵的秘宝永远在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路途中。即使在信息爆炸的年代,我们仍保有对未知的热爱。
发表评论